混凝土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建筑施工工艺,通过预先制作的构件进行装配式施工,混凝土预先制作的构件在工厂制作,其包括叠合板、叠合梁、柱、内外墙板等,在这些构件的结合面要设置粗糙面来增大表面积,以提高施工装配时结合面或节点的粘接强度(见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业规程》6.5.5规定);形成混凝土粗糙面采用的主要措施是涂刷露骨用混凝土缓凝剂,然后在构件脱模后用水冲刷,形成粗糙面。
露骨用混凝土缓凝剂是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辅材,使用量大,传统露骨用混凝土缓凝剂成分复杂,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市场售价昂贵,使用时,必须在刷涂完2h内倒混凝土,可使用期短。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缓凝剂,成分简单,成本低,产品稳定,存储期长,可使用期长,缓凝效果好(即露骨面整体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性树脂选自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醇酸树脂、水性环氧树脂或水性酚醛树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糖类选自蔗糖、葡萄糖、白糖、红糖、麦芽糖和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颜料为混合均匀度指示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刷涂均匀性指示剂,根据自身的需求选用。
将所述糖类、所述纤维素醚、所述二氧化硅、所述膨润土、所述水性树脂、所述溶剂和所述助剂混合,均匀搅拌,即得。
本发明所述混凝土缓凝剂的配方中,水性树脂能与溶剂形成溶液体系,可刷涂或喷涂于生产预先制作的构件的模具内表面,该溶液体系的溶剂挥发后,可形成一层连续均匀的膜,所述膜可将缓凝剂中的糖类、纤维素醚、二氧化硅和膨润土均匀地粘结在一起,所述膜还能延缓接触膜面的水泥水化(即硬化),使混凝土脱模后用水冲刷后,形成的露骨面的缓凝深度一致,整体缓凝效果好。同时,糖类有利于延缓混凝土的水化,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纤维素醚、二氧化硅和膨润土复合使用,有利于体系增稠;将上述所有原料以合适的比例加入后,可延长混凝土缓凝剂可使用期(可使用期是指喷涂或刷涂完缓凝剂开始,至浇筑混凝土前的时间,在此时间段内,缓凝剂的缓凝效果最佳),并且,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缓凝剂成本低,产品稳定,存储期长。
此外,本发明混凝土缓凝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无需加热。使用时,产品粘度适宜,可刷涂或喷涂。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混凝土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里面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将上述糖类、纤维素醚、二氧化硅、膨润土、水性树脂、乙醇、水和铁红按照比例称好后混合均匀搅拌,即得。
考察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混凝土缓凝剂的可使用期及缓凝露骨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a.缓凝深度:指混凝土硬化(一般指浇筑混凝土48小时内)脱模后,用高压水枪冲洗需露骨面(即粗糙面),冲洗前后的高度差或冲洗后石子的深度;
b.缓凝效果:指混凝土硬化脱模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完毕露骨面(即粗糙面),呈现出来的整体缓凝效果,较好是指达到符合质量发展要求且整体缓凝深度基本一致,好是指达到符合质量且整体缓凝深度一致;
由表1可知,实施例1-4的混凝土缓凝剂均具有高于6h的可使用期,尤其是实施例2的混凝土缓凝剂,可使用期长达72h,并且,从露骨面(即粗糙面)整体呈现出的效果能够准确的看出,用实施例1-4的缓凝剂处理后,缓凝深度能保持一致,缓凝效果好。
相对于实施例1-4,对比例1未加入水性树脂,对比例2将葡萄糖替换为同样具有缓凝效果的葡萄糖酸钠,制得的混凝土缓凝剂的可使用期较短,并且,缓凝效果一般或较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能够直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